1. <u id="1ln9x"><tbody id="1ln9x"><del id="1ln9x"></del></tbody></u>
        <b id="1ln9x"><address id="1ln9x"><del id="1ln9x"></del></address></b>

        <ruby id="1ln9x"><optgroup id="1ln9x"></optgroup></ruby>

        <tt id="1ln9x"><form id="1ln9x"></form></tt>

          <cite id="1ln9x"><form id="1ln9x"></form></cite>
          1. 成化瓷器特點(附成化瓷器鑒定方法)

            成化(公元1465—1487年)一朝共23年,宮廷交派景德鎮的瓷器生產量是很大的,下面我們將從青花瓷、斗彩歸納概括成化瓷器的特點:

            (一)成化青花瓷

            典型成化青花和宣德器(這里都指官窯而言)有明顯的區別,這表現在下述幾方面:

            (1)典型成化青花已不用進口的蘇麻離青,而改用江西樂平的陂塘青(亦稱平等青),發色淡雅而無黑鐵斑。

            (2)已改變了永樂、宣德時期的采用小筆觸著色,用雙勾線條,一筆涂抹的上色法,因而不如典型宣德青花那樣留有層次和空白地。

            成化瓷器特點(附成化瓷器鑒定方法)

            青花纏枝蓮紋葫蘆瓶 明成化

            (3)少厚重的大件器,器形多輕巧。胎、釉制作講究。釉有兩種:一為偏青色,一是潔白,都極肥潤,撫之有玉質感。器物外底部的底釉往往有不平的波浪感。成化瓷的氣泡小而密集整齊,不同于典型宣德器大小不同而疏朗的氣泡群。

            成化瓷器特點(附成化瓷器鑒定方法)

            青花麒麟盤 明成化

            (4)典型成化青花器的圖案花紋,常見云龍、銜花夔龍、飛鳳、波濤海獸、團龍、團鳳、團花、蓮花八寶、十字杵、庭院嬰戲、松竹梅三友、花草、花蝶、花鳥紋樣外,亦有以梵文為裝飾題材。其中蓮托八寶紋應屬成化時期開始流行的紋飾,而樹石欄干的庭院圖雖很早就出現,但亦以成化為盛。在這些圖案紋飾中,尤以夔龍(又稱花式龍)和十字杵為最突出。成化花式龍的嘴唇上翹,如象的長鼻,龍嘴常銜一枝蓮花或數串花枝伸出。龍身有飛翼,有前爪而不見后爪,龍尾卷曲成圖案化。十字杵圖案為元青花瓷中所首見,入明以后,以成化時期為盛,即使民窯青花亦多應用。

            成化瓷器特點(附成化瓷器鑒定方法)

            明成化 青花高士圖獅鈕荷葉蓋罐

            成化瓷器特點(附成化瓷器鑒定方法)

            明成化 青花纏枝蓮八寶紋三足爐

            成化朝的民窯青花瓷也有很精細的制作。1971年,江西省臨川縣在一座成化十六年(公元1480年)墓中出土了一件以5個梵文為主題紋飾的三足爐,此器“胎質細膩潔白,釉色薄白而瑩亮,青料淡雅”,“外壁薄釉,內壁、底心及唇沿露胎”。(《介紹幾件元、明青花瓷器》,《文物》1973年12期)但更多的是青花色澤青中偏灰,釉雖亦有較肥厚的,但多數制作較粗,琢器往往底部跳刀痕明顯。其梅瓶等器,圖案花紋往往承三朝之舊,攜琴訪友之類及庭院樹石仍屬多見。

            成化瓷器特點(附成化瓷器鑒定方法)

            明成化 青花雙鵲圖碗

            成化瓷器特點(附成化瓷器鑒定方法)

            明成化 青花鹿鶴同春紋碗

            (二)斗彩

            成化斗彩是明代最膾炙人口的瓷器。

            最早使用“斗彩”這一專門名稱并加以解釋的,是成書于清雍正、乾隆年間的《南窯筆記》:“成(化)、正(德)、嘉(靖)、萬(歷)俱有斗彩、五彩、填采3種。先于坯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,復入彩料,湊其全體,名曰斗彩。填(彩)者,青料雙鉤花鳥、人物之類于坯胎,成后,復入彩爐,填入五色,名曰填彩。五彩,則素瓷純用彩料畫填出者是也?!?/p>

            成化瓷器特點(附成化瓷器鑒定方法)

            斗彩三秋杯 明成化

            (三)成化瓷器鑒定方法

            成化官窯器,明清兩代及近現代都有仿品,以仿斗彩和青花兩類為主。至于書“大明成化年制”的胭脂紅器則顯為偽作。成化官窯瓷的特征大致有下列幾方面:

            (1)胎質潔細,釉質純凈,用手撫摸有玉質感。釉色有偏青及偏白兩種,無論何種釉色,其器物外底足和器身的釉色一致,是成化官窯瓷的重要特征之一。

            (2)青花瓷除早期用蘇麻離青,呈色濃翠外,大多為淡雅色調。

            (3)斗彩的色彩鮮艷,其中姹紫色澤,為成化朝所創制,亦僅為成化瓷所成功地應用。

            成化瓷器特點(附成化瓷器鑒定方法)

            斗彩團花菊蝶紋罐 明成化

            (4)成化官窯款,迄今已發現的僅為“大明成化年制”及“大明成化年造”六字楷書款。凡“成化年制”四字及“成化”兩字款者大多為偽作。特別像“成化年制”的黑地綠款則成化朝根本無此制作。

            成化瓷器特點(附成化瓷器鑒定方法)

            清康熙仿成化款識

            (5)成化瓷的氣泡已徹底改變了宣德瓷的大小不同而疏散的情況,顯得小而密集。

            (6)“米糊底”是成化瓷極為顯明的特征之一。

            成化瓷器特點(附成化瓷器鑒定方法)

            成化瓷氣泡

            成化瓷器特點(附成化瓷器鑒定方法)

            成化瓷米糊底

            以上是“成化瓷器特點(附成化瓷器鑒定方法)”的全部內容,本站系口糧站,未經允許,嚴禁轉載,違者必究?。?!
            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及用戶投稿,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權等問題,敬請告知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

            相關文章

            元明青花瓷器紋飾的紋飾特點

            目前現存的元青花瓷真品非常稀少,全世界加起來大約只有400余件,國內被專家認可的也只有100多件,所以元青花瓷器的價值非常昂貴,也導致仿品數量非常多。藏家在收藏過程中要想

            汝瓷該如何鑒別真偽?

            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“汝窯為魁”之稱。汝瓷始燒于唐,興盛于北宋(公元1086-1106年的二十年間),因專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,亦稱“汝官瓷”。

            瓷器鑒定的正確方法

            瓷器的鑒定是一門學問,收藏的苦樂個人自知。但只要掌握了正確的鑒定方法,同時能認真實踐,關注文獻資料和考古發掘成果,刻苦鉆研業務,肯定能成為懂得鑒定的行家里手。

            古瓷辨偽六大要訣

            看光澤:古瓷無論是出土品還是傳世品,因為歷史久遠,光澤是自然而不耀眼的?,F代的古瓷仿品,是短時間內用酸和堿把耀眼的光澤去掉,摸上去有一種刺手、黏糊的感覺,有的甚至

            鈞窯瓷器的鑒別方法與收藏價值

            鈞窯在河南省禹縣,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,民間歷來有“縱有家產萬貫,不如鈞瓷一件”的說法。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鈞窯瓷器的鑒別方法與收藏價值。

            元、明、清霽藍釉瓷器如何鑒定和區分?

            瓷器釉色名。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。又稱“積藍釉”、“祭藍釉”、“霽青釉”。明、清藍釉習稱“霽藍”,一種高溫石灰堿釉。其生坯施釉,1280~1300℃高溫下一次燒成。色澤深

            定窯瓷鑒定口訣 簡單易懂

            定窯瓷是我國早的白瓷之一,是唐代開始,五代時發展,宋代盛行,除白瓷外,也燒醬釉、黑定、綠定等有色瓷器。鑒別定窯白釉瓷,從胎釉的角度,總結以下口訣供大家方便記憶去

            康熙瓷器的鑒定方法(通俗易懂)

            熙在位61年,創燒了許多釉色和彩色新品種,康、雍、乾三朝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長期發展的鼎盛時期,下面說說康熙時期燒制瓷器的鑒定方法。

            下一篇文章
            電話/微信:136-5798-8982
            国产女人高潮嗷嗷叫视频

              1. <u id="1ln9x"><tbody id="1ln9x"><del id="1ln9x"></del></tbody></u>
                <b id="1ln9x"><address id="1ln9x"><del id="1ln9x"></del></address></b>

                <ruby id="1ln9x"><optgroup id="1ln9x"></optgroup></ruby>

                <tt id="1ln9x"><form id="1ln9x"></form></tt>

                  <cite id="1ln9x"><form id="1ln9x"></form></cite>